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大企业顶天立地 小企业铺天盖地 深圳向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高地稳步迈进

021年,深圳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连续3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工业第一城”。

而在深圳制造业版图中,高端医疗器械的地位不容小觑。

它有着“国家队”的实力。2021年,深广高端医疗器械集群入选工信部的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优胜者名单;2022年,深圳市高端医疗器械集群再入选工信部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

它也有着亮眼的经济成绩。2021年,深圳市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增加值275.36亿元,增长率7%;营业收入805亿元,增长率1.5%,产业发展水平全国领先。

它还有一批细分领域优质企业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迈瑞医疗、理邦仪器、安科……“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形象地描述了深圳高端医疗器械企业的蓬勃现状。

全国领先但并不止步于此。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春风不断吹向医疗器械行业下,深圳还有着更远的思考和目标。《深圳市培育发展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到,到2025年,将深圳建设成为全球知名的高端医疗器械研发中心和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发展高地。

深圳近百家医疗器械企业产值超亿元

回顾中国医疗器械的发展史,绕不开深圳这座城市。

上世纪80年代,国内大量医疗器械的配件、耗材等供应链高度依赖海外进口,中国多项医疗器械技术被卡脖子。1986年,中科院与美国一家上市公司选择在深圳合资成立了安科,主要从事大型医疗影像设备如磁共振(MRI)、CT等产品的研产销。1989年,安科研发出中国第一台磁共振,为中国磁共振研发留下了划时代的一笔。安科是中国最早的医疗器械企业之一,被称为医疗器械行业的“黄埔军校”。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200多家医疗器械企业与安科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高端医疗器械产业主要包括高端医学影像、生命信息监测与生命支持、体外检测、植介入器械等领域。得益于起步早、基础好等因素,深圳市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水平全国领先。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深圳医疗器械产业出口占全国的14%,多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的首位;全市共有医疗器械生产类企业1800多家,规上企业聚集全国领先,产值超亿元的企业95家,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医疗器械企业产值及上市企业市值,双双居全国首位;拥有一类产品备案3937个,累计参与制定医疗器械国际标准17个、国家标准78个。

“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是深圳这1800多家医疗器械企业的真实写照。

迈瑞医疗是我国第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医疗设备公司,以市值3920亿元人民币排名2022胡润世界500强第236名,位居上榜的中国医药医疗企业首位。

作为中国胎儿监护仪开拓者的理邦仪器,从中国第一台胎儿/母亲监护仪、第一套产科综合监护网络系统的诞生,到现在形成了从围产期到新生儿全产程的整体解决方案,不断引领着国内乃至国际上胎监设备的变革。

此外,深圳还涌现了一批以新产业生物、菲鹏、普门等为代表的优势企业。“我们致力于做中国体外检测诊断领域的领导者,全球体外检测诊断领域的先行者。”新产业生物相关负责人表示。成立于1995年的新产业生物,从仅有十几人的初创公司,发展到目前近3000人的上市企业,业务范围已遍及148个国家和地区。

加大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

高端医疗器械是国之重器,高端医疗器械自主可控更是国家战略。目前,深圳医疗器械行业几乎覆盖了临床医学的所有领域,但需指出的是,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大部分仍靠进口,进口CT设备、磁共振诊断仪、手术机器人、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占据了我国三级医院的主要市场。打造医疗器械领域国家战略力量,既是国家交给深圳的重大任务,也是深圳的责任和担当。

深圳要建设全球知名研发中心和国际一流产业集聚高地,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器械短板,就要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核心技术要不来也买不来,深圳该如何自力更生扭转局面?产学研企各界纷纷在考卷上作答。

2020年4月,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落地深圳,这是我国医疗器械领域唯一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它将承担实现高端医疗器械自主可控、服务保障亿万民众健康的战略任务。”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12月12日,“深圳市高端医疗器械产业联盟”授牌成立,由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迈瑞生物等11家单位组成,将促进核心技术攻关、产业研发供给、技术转移扩散、产品应用推广、企业孵化与投融资等,推动深圳医疗器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同时,深圳也敞开怀抱,欢迎全国乃至全球的知名企业、专家到深圳交流。11月23日,被誉为全球医疗产业“风向标”的第86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在深圳举行;12月12日,已成功举办八届的深圳国际生物医药产业高峰论坛开幕,为生物医药行业搭建起“政、产、学、研、用、资”间的融通桥梁。

全市层面,《深圳市培育发展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也提出,加大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制定五年技术攻关路线图,围绕若干重点产品上下游展开“链式”攻关,集中突破一批“卡脖子”原材料和零部件,在细分领域建立全球性技术优势。重点开展高端医学影像系统、手术机器人、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小型质子治疗仪、第三代基因测序仪等重大装备整机研制。创新技术攻关组织方式,采用“赛马制”“揭榜制”等方式,对重点研发单位提供中长期稳定资金支持。加大面向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支持力度,加快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技术供给的现代产业创新体系。

2025年高端医疗器械营业收入要达到2000亿元

在此等背景下,深圳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创新资源正加速集聚,向“全球知名的高端医疗器械研发中心和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发展高地”的目标稳步前进。

今年,深圳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继续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今年前三季度,深圳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增加值增长8.7%,其中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增长14.1%。南山高新区、坪山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两大产业集聚区已初步形成;全市已组建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国家级载体22家,省级创新载体达151家。

未来,高端医疗器械产业规模还要持续壮大,集聚效应显著增强。《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全市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增加值达到650亿元,营业收入达到2000亿元。建成若干特色鲜明、规模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的产业聚集区,新增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3家以上,吸引世界知名医疗器械企业来深设立生产基地、区域总部或研发总部5个以上,形成1个千亿级专业制造园区。

同时,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创新产品不断涌现。新增30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进一步将现有国家级平台打造成引领全国医疗器械技术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全市规模以上医疗器械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0%,年均新申报上市二类、三类医疗器械产品800个以上,获批创新医疗器械注册批件15个以上。

“深圳的医疗器械行业未来生产的不会是低端的东西,只有价值更高、与生命科学相关的高端制造业才会在深圳留下。”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表示。